原標題:現金分紅率100%是什么鬼?年度大牛股,市值風云熱搜前三,但方盛制藥管理層仍不值得信任
資產重組甩掉包袱,又吃到疫情紅利。
作者 | 羅蘭
編輯 | 小白
近期A股大盤走得不是很好,很多股民心態(tài)都崩了。不過即便是在大行情不好的時候,還是會有一些板塊出現一波行情。比如當前最火的華為產業(yè)鏈板塊。
據風云君觀察,除了華為板塊外,最近一些中藥股也走得比較堅挺,至少沒怎么跌。
近一個月,市值風云中藥指數漲了6.3%,而同期滬深300跌了1.01%。
(來源:市值風云App)
在這么多中藥股里,方盛制藥引起了風云君的特別關注。
從方盛制藥的K線圖看,公司進入2022年以后來了一波大牛行情,股價從5元一路漲到了15元,累計漲幅200%。進入2023年6月份轉頭向下,一直跌到8月份的每股9元左右。
(來源:市值風云App)
奇怪就奇怪在這。雖說股價處于不溫不火的橫盤階段,但近日公司突然引起了很多投資者的注意,在多個炒股軟件上都成為熱門股票。
公司也在市值風云App的熱搜榜上掛了有一段時間了,而且還是前三的位置。
(來源:市值風云App)
那么,方盛制藥近期是有什么利好嗎?還是場外有什么幺蛾子配合割韭菜?亦或是公司基本面扎實,股價或許又準備重新“揚帆起航”了?
一、營收穩(wěn)步增長,利潤突然雄起
方盛制藥是一家專注于中藥處方藥的制藥企業(yè)。
公司的產品線非常多,品種資源較為豐富。這些產品所針對的疾病領域主要有五個:心腦血管科、骨傷科、兒科、呼吸科以及婦科。
2022年,心腦血管科業(yè)務是公司的第一大業(yè)務,占營收的25.1%,緊隨其后的是骨傷科業(yè)務,其貢獻了營收的20.5%。兒科、呼吸科以及婦科的營收占比則分別依次為8.4%、7.8%以及6.1%。
五大業(yè)務板塊合計占營收的7成。
(制圖:市值風云App)
過去五年,公司營收穩(wěn)步增長,從2018年的10.51億元逐年遞增至2022年的17.92億元,期間CAGR為14%。
2018-2020年,扣非歸母利潤表現較差,從0.61億元持續(xù)下降至0.48億元。
然而進入2021年以后,公司利潤驟然間雄起,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1%,2022年更是同比大增70%至1.07億元,創(chuàng)下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來的最高歷史紀錄。
(制表:市值風云App)
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基本持平,為8.55億元,而扣非歸母凈利潤再次實現大幅度的增長,同比暴增119%至0.87億元。
(來源:方盛制藥2023半年報)
毛利率從2018年的74.03%下降至2020年的63.74%,累計下降近10個百分點。進入2021年觸底反彈,并一直持續(xù)提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69.19%。
(制圖:市值風云App)
凈利率也呈現先下降,后反彈的趨勢,但稍有不同的是,凈利率反彈得更為明顯。
扣非歸母凈利率從2020年的3.77%一路提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10.23%,與2018和2019年的水平拉開了明顯的差距。
(制圖:市值風云App)
綜合以上分析,公司業(yè)績表現最好的時期是2021、2022以及2023年上半年。在這兩年半的時間內,毛利率、凈利率均有提升,利潤爆發(fā)式增長更是亮點中的亮點。
二、甩掉包袱,賺疫情的錢
公司業(yè)績在這最近的兩年半時間內大幅增長,其原因主要有兩個:資產重組,疫情。
雖然公司的核心業(yè)務是中藥處方藥的研發(fā)和生產,但其實公司也有其他的副業(yè)。比如化學藥的研發(fā)與生產、藥品流通與銷售、醫(yī)院投資與運營等等。
這些非主營業(yè)務雖說對公司的整體營收影響不大,但是很多業(yè)務都表現不佳,甚至是虧損的,因此會對利潤有比較大的影響。
于是從2021年開始,公司進行了一系列的資產重組,其最終目標可歸結為12個字:甩掉包袱,聚焦主業(yè),降本增效。
具體操作包括剝離非主營業(yè)務資產,關停或出售表現不佳或虧損的業(yè)務。同時,收購一些質地比較好的,與公司的主業(yè)高度相關的目標公司。
隨著一系列資產重組的落地,公司的業(yè)務結構得到優(yōu)化,公司越來越聚焦于核心主業(yè)。
非主營業(yè)務收入從2018年的0.37億元持續(xù)增長至2021年的4.26億元,然而在2022年,非主營業(yè)務收入首次出現下滑,同比下滑了18%,至3.49億元。
(制圖:市值風云App)
非主營業(yè)務的收入占比從2018年的3.56%一路提升至2021年的27.17%,隨后便迅速下降。截至今年上半年,非主營業(yè)務的收入占比已經縮減到了只有10.27%。
(制圖:市值風云App)
2021-2023年上半年期間,較為重要的資產重組有兩項:甩掉佰駿醫(yī)療,拿下滕王閣藥業(yè)。
2021年6月,公司將子公司佰駿醫(yī)療31.7%的股權以1.47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德維特。該、交易完成之后,公司隨即喪失對佰駿醫(yī)療的控制權,佰駿醫(yī)療從此不再被納入合并報表。
佰駿醫(yī)療是一家以腎病??茷樘厣倪B鎖醫(yī)院集團,核心業(yè)務是血液透析。2018-2022年,佰駿醫(yī)療一直是虧損的,除了2019年虧得比較少,其凈虧損額基本在幾千萬元左右。
虧損雖然只是千萬級別,但公司的利潤也只有1億元左右。所以,佰駿醫(yī)療足以對公司的利潤產生較大的影響,甩開這個包袱,顯然可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制圖:市值風云App)
第二項比較重要的資產重組是滕王閣藥業(yè)。2021年7月,公司完成了對滕王閣藥業(yè)100%股份的收購。
滕王閣藥業(yè)是一家中藥OTC企業(yè),專注的疾病領域是呼吸科,核心單品是OTC藥物強力枇杷膏。強力枇杷膏主要用于久咳勞嗽、上呼吸道炎、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喘痰飲等病癥。
疫情期間,一些止咳化痰類藥物的銷量猛增,其中就包括強力枇杷膏。因此,疫情顯然也是導致公司近期業(yè)績大爆發(fā)的重要原因。公司收購滕王閣藥業(yè)的時機恰到好處。
在沒有被收購前,滕王閣藥業(yè)處于虧損狀態(tài),2019和2020年分別凈虧損655和142萬元。2021年,公司拿下滕王閣藥業(yè)之后,開始下大力氣對強力枇杷膏進行市場推廣,滕王閣藥業(yè)當年就成功扭虧為盈。
(制表:市值風云App)
2022年,滕王閣藥業(yè)營收達到1.44億元,凈利潤超1700萬元,兩者分別同比大增239%和339%。
(來源:方盛制藥2022年報)
強力枇杷膏的銷量從2018年的679萬瓶下降至2021年的220萬瓶。公司收購強力枇杷膏之后,開始大力營銷,同時又恰逢疫情,于是強力枇杷膏的銷量在2022年同比大增258%,至787萬瓶,創(chuàng)下近五年來最高銷量紀錄。
強力枇杷膏已成為公司在呼吸科領域的核心大單品。
(制圖:市值風云App)
除了強力枇杷膏這種收購來的產品外,公司自主研發(fā)的一些產品也在疫情期間大賣,有效推動了業(yè)績增長,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小兒荊杏止咳顆粒。
小兒荊杏止咳顆粒屬于中藥創(chuàng)新藥,品種相對比較優(yōu)質,是公司在兒科領域著力打造的核心大單品。小兒荊杏止咳顆粒的適應癥廣泛,主要用于止咳祛痰與感冒。
2019年小兒荊杏止咳顆粒取得產品注冊批件,2020年成功納入醫(yī)保。小兒荊杏止咳顆粒上市之后,疫情隨之爆發(fā),不得不說,公司這一次又遇上了好時機。
2022年小兒荊杏止咳顆粒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70%,其銷量從2020年的0.77萬袋猛增至2022年的556萬袋,放量十分顯著。
(制圖:市值風云App)
綜上所述,公司通過一系列資產重組成功實現了降本增效,利潤水平得到明顯改善。再加上疫情這個外部因素,利潤便迎來了一波強勁增長。
三、銷售為王,一半營收砸市場推廣
與化學藥、生物藥不同,中藥具備長期的臨床實踐。也就是說,中藥新藥的研發(fā)源頭是在有了人用歷史和經驗基礎之上再進行研發(fā)。因此,中藥企業(yè)不需要在研發(fā)方面投入太多的錢,其主要精力是放在品牌營銷和市場推廣上。
這幾年公司又是設立創(chuàng)新研究院,又是設立各種研發(fā)中心,也確實搞出了幾款不錯的中藥創(chuàng)新藥,比如小兒荊杏止咳顆粒、玄七健骨片等。
公司自主研發(fā)的最新一款中藥創(chuàng)新藥諾麗通顆粒,也已取得了III期臨床研究總結報告,并正處于藥品上市許可審評中。
不過即便如此,這也依然無法改變公司以銷售驅動業(yè)績的事實。銷售費用一直就是公司最大的費用性支出,且遠高于同期的研發(fā)費用。
2018-2022年,公司銷售費用從5.34億元增長至7.55億元。銷售費用率則基本保持在40%左右,最高可達到50%,也就是說,營收的一半都要用來搞銷售。
(制圖:市值風云App)
研發(fā)費用雖然也從2018年的0.42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0.7億元,但研發(fā)費用率始終在3%、4%左右,始終不超過5%。
(制圖:市值風云App)
不只是方盛制藥,營收規(guī)模上百億元的頭部中藥處方藥企業(yè),如以嶺藥業(yè)和步長制藥,也是以銷售驅動業(yè)績,銷售費用都是其主要的費用性支出。
以嶺藥業(yè)的銷售費用率長期保持在30%左右,而研發(fā)費用率僅約為7%。
(制表:市值風云App)
步長制藥的銷售費用率長期保持在50%以上,而研發(fā)費用率長期低于4%。
(制表:市值風云App)
不只是處方藥企業(yè),中藥OTC企業(yè)也是以銷售驅動業(yè)績,具體情況可以參考下面這篇研究報告。
(來源:市值風云App)
總之,對整個中藥行業(yè)來說,研發(fā)不能說完全不重要,但品牌營銷才是關鍵。
四、一邊是并不充裕的現金流,一邊是豪氣的分紅
近幾年公司的短期債務壓力明顯。2019-2021年,還有2023年上半年,貨幣資金均低于同期的短期借款。
(制圖:市值風云App)
速動比率長期低于1,流動比率也長期在1左右徘徊。這說明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并不強,流動性風險值得注意。
(制圖:市值風云App)
風云君認為,公司流動性一直比較緊張,與公司不充沛的自由現金流,以及較為激進的現金分紅政策有一定的關系。
首先,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表現不錯,從2018年的1.76億元上漲至2022年的3.02億元,這說明公司還是可以賺錢的。
然而,由于公司建廠擴產,以及一連串的資產重組,每年的資本性開支比較多,所以自由現金流長期低于經營性現金流凈額,2019年自由現金流甚至流出0.36億元。
(制表:市值風云App)
自由現金流表現較差,但是公司的現金分紅可一點也不含糊。
經常出現的情況是,分紅金額非常接近甚至高于同期的自由現金流。有時候,自由現金流是負值,公司仍然選擇現金分紅,比如2019年就屬于這種情況。
(制表:市值風云App)
另外,現金分紅率也從2018年的17.94%一路提升至2021年的91.97%,現金分紅率已接近100%。
(制圖:市值風云App)
一邊是流動性風險,以及不充沛的自由現金流,另一邊則是“豪氣”的現金分紅,兩者相互矛盾,不得不讓人懷疑公司分紅背后的真實動機。
這是公司有意回報投資者,還是向實控人有苦難言?
五、實控人高比例質押股權,曾因內幕交易被罰
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張慶華持有公司35.42%的股份,是公司實控人。
關于張慶華的個人情況,風云君要好好說道說道。
首先,張慶華近年來的股權質押比例一直比較高:2018年,張慶華質押的股份占其所持有股份的比例高達94.36%,雖然這幾年股權質押的比例有所降低,但依然在60%以上。
(制圖:市值風云App)
其次,風云君還發(fā)現,張慶華本人不只有方盛制藥這一家公司,他還控股多家公司,涉足多個行業(yè),比如環(huán)保、新能源等。
他是葆華環(huán)保、葆華科技、碧盛環(huán)保的實控人,而這三家企業(yè)全部是做環(huán)保工程的。他還是維邦新能源的實控人兼執(zhí)行董事,維邦新能源是做電池產品的。
不管是環(huán)保,還是新能源,這些行業(yè)都與中藥沒啥交集,而且都以燒錢聞名。
(來源:天眼查)
最后,張慶華還在證監(jiān)會那里留有案底:2021年1月18日,張慶華被證監(jiān)會罰款60萬元,處罰內容是內幕交易。
2017年下半年開始,公司開始籌劃一項資產重組,重組標的資產是奇力制藥。2018年2月公司開始停牌。
就在公司停牌之前的內幕信息敏感期,張慶華通過兩位中間人在券商開戶,三人提前買入公司股票,最終被證監(jiān)會立案調查,并認定存在內幕交易事實。
(來源:方盛制藥公告)
綜合以上分析,公司在治理方面存在風險,而這個風險不是來自別人,正是來自公司的實控人張慶華。
值得玩味的是,在因內幕交易自家股票而被處罰之后,張慶華于2022年3月正式辭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的職務,接替他的是他的夫人周曉莉。而張慶華在公司的新職務是董事長助理,也就是他夫人的助理……
要風云君講,不管張慶華的職務如何變化,只要實際控制權不變,那公司經營最終還是由張慶華說了算。
(來源:方盛制藥公告)
免責聲明:本報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眾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為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風云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值風云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以上內容為市值風云APP原創(chuàng)
未獲授權 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