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制作人之家:70㎡,女性獨居天花板!
這個夏天,“一條”拜訪過3個小戶型的家。
改造后,
有限的空間“長”出無比豐富的功能區(qū),
1㎡都不浪費。
它們不僅滿足了剛需,
也體現(xiàn)不同人生階段的真實渴望。
正如設計師們所說,
未來可能有越來越多的人,放大內心的需求,
主動追求一種更能療愈自我的居住空間。
▲
黃瀾和她的家、畫室
▲
王拾貳和陳翀的家
杭州人黃瀾是國內有名的金牌制作人,
手里攥著《我的前半生》等爆款電視劇,
2021年,長居北京的她,
在上海找到一處70㎡的公寓,
作為自己的度假小屋,
如同回到了童年的梧桐樹之家。
王拾貳和太太陳翀生活在湖州,
有孩子后,他們做出了家人集體反對的決定:
一家三口從200㎡精裝房搬到60㎡“老破小”。
入住后,他們說:
“這是我們心中最好的一個家。”
▲
武嘉儀和相建康的家
武嘉儀和先生相建康在上海工作,
輾轉過不少出租屋后,
置辦了婚房,作為2人3貓的居所。
58㎡的公寓藏了12個功能區(qū),
來過的家人都感慨:
“空間利用到了極致?!?/p>
編輯:冰芯、鄒雯敏
2018年,制作人黃瀾和設計師張萍相識,恰逢電視劇《我的前半生》熱播。當時黃瀾在籌備一部講家裝行業(yè)的電視劇,女主角是一位室內設計師,便找到該群體做調研。
“最初我是采訪對象,跟她分享了所觀察到的住宅對人的影響,聊著聊著興致來了,她干脆托我裝修北京的新房子,也許是覺得我思路清晰?!睆埰蓟貞?。
▲
屋主黃瀾(右)和設計師張萍(左)
如果說北京的家干練、便捷,上海的新家則是慵懶、柔軟的,恰恰是黃瀾的另一面。
說到這,設計師不由感慨道:“我們都是40多歲的女性,經(jīng)歷過婚姻、養(yǎng)育孩子和忙事業(yè)的階段,精神緊繃,不太有時間發(fā)呆?,F(xiàn)在孩子們漸漸長大,我希望她能放松下來?!?/p>
這對好友一起在上海看房時,一眼便相中這個70㎡的房子,周邊濃郁的生活氣息讓黃瀾瞬間夢回童年。黃瀾是杭州人,自小跟奶奶生長在江南水鄉(xiāng),后赴上海讀大學,又因工作長期待在北京。家鄉(xiāng)讓她時時夢縈回想,上海老街區(qū)的生活好似又能與印象中的幸福童年相重疊。
▲
房子周邊
這間小小的城中度假屋是典型的單身公寓,整體呈長條三角形結構,越往里越窄。懷著對老房子的依戀,設計師盡量保留住宅原貌,不用硬隔斷切得太碎,使其兼有舊時光的韻味和現(xiàn)代的舒適。
整個改造歷時一年多,空間被一分為二,前一半兼具客廳和餐廚功能,既能會客、做飯,又能看書彈琴,后半部分是一位職業(yè)女性光鮮亮麗后的休憩:臥室、浴室和衣帽間。
▲
戶型圖
玄關溫馨而熱烈,深淺有異的地板以人字形拼接,設計師考慮到:“原本她住在大家庭里,有孩子或家人陪伴,希望獨自來這兒度假也不孤單?!?/p>
▲
玄關
再往里走是廚房,這兒光線不好,便做成開放式設計,引光入室。設計師用深藍色柜體和鮮紅色墻磚進行鮮明對比,營造熱情、奔放的氛圍,加強心理暗示。
地磚沿用雅灰與素白的馬賽克造型,這種拼貼手法充滿歲月感。
▲
餐廳、廚房
客廳低飽和度的色彩奠定了溫潤清透的調性,最難得的是有一個外擴的窗臺,黃瀾可以透過老上海的古舊格子鋼窗,觀察這座城市里的鮮活景觀。它也模糊了室內與自然的界限,讓人忘卻面積上的局促。
▲
客廳
搬進公寓后,黃瀾感覺生活變得更有人情味,坐在窗臺前或窩在沙發(fā)里 ,抬頭便能望見街上搖曳生姿的梧桐樹葉,綠意觸手可及,不似從前那么焦慮。
晚上甚至不用開燈,路邊昏黃的路燈就能照亮窄小的房子,氛圍感十足。
這個窗臺1米高且很窄,原本只能擺放些花花草草,人無法走上去,更別說放家具。
設計師只好將窗臺稍稍拓寬,并將細碎的樓梯改造成4個大臺階,用實木包裹。臺階下方空間充分利用,藏一個小書架,搬張椅子擺上美酒佳肴,就變成了一個吧臺。
“每次去她家,我都坐在窗臺上,愛看城市的人群來往、騎自行車,年輕人談戀愛或阿姨們買菜,很有生活氣息。我還特別喜歡把鞋子襪子脫了,實木地板能激發(fā)人的天然觸覺系統(tǒng),讓人狀態(tài)松弛?!??????
由于房子小,考慮到屋主經(jīng)常會碰到墻壁,設計師鋪上了暗灰色壁布,觸碰時就像摸到衣服般,很有安全感,不似白墻那么有“刺激性”。
家具的布置疏朗簡單,用手摸上去仍有原木的質地?!拔铱咕懿牧系墓I(yè)特性,尤其是涂上厚厚一層漆的,更喜歡木頭的纖維感。木地板和石材用久了會越來越潤,產生的包漿滿滿都是歲月感,還能再用100年。”
房子深處是主臥套房。臥室呈現(xiàn)出優(yōu)雅素白的法式風格,而細節(jié)最豐富的要屬衛(wèi)生間,是深受朋友歡迎的“打卡地”。
為了淋浴和如廁時能望見窗外的梧桐樹,窗戶采用清爽利落的百葉窗簾,與柜體復古的風格更搭,既有隱隱綽綽的美感,也能保證私密性。
▲
臥室
張萍直言衛(wèi)生間容易做得太碎,因為折彎位置較多,且要滿足馬桶、洗手臺和浴缸等功能。為此,她先是擺放一張長桌子占據(jù)視覺中心,用直線延展空間,浴缸則順應著空間斜放,并增加壁龕用于收納盥洗用品。
▲
浴室
在城市的另一側,黃瀾還有一個4㎡的畫室,空間純白干凈,掛了幾幅她自己的畫作。這兒最早是個庫房,兩人起初沒想明白它的用途,后來設計師靈機一動:“黃老師平日很樂于分享,做一個迷你畫廊最合適不過。”
每逢來這個家度假,黃瀾的生活方式都變得健康,從出門離不開車到愛上了步行,時常沿著種滿了梧桐樹的街道漫步,在路上發(fā)現(xiàn)新樂趣。
入住第一天,她就給張萍發(fā)信息:“今天我走路去買早點,感到特別開心,好像回到了大學時代。忽然發(fā)現(xiàn)原來讓自己幸福的東西,這么輕易就能得到。”
▲
窗外是鮮活的城市街景
這兒也上演著一幕幕有趣的故事。前房主是三姐妹,房子裝完后,黃瀾又邀請她們回來做客,并說道:“我這個家永遠為你們開放,隨時都能來玩?!?/p>
她們都是五六十歲的老人,欣喜看到舊居煥發(fā)新生命,跟黃瀾一起彈琴唱歌,其樂融融。
▲
彈琴、讀書是日常
張萍欣喜地看到好友狀態(tài)日漸松弛:“她變得柔軟,多了些力量。”
“這個房子的意義就是,當我的孩子慢慢長大后,我是可以放手的,我自己也能過得很好。當我不害怕孤獨,我還害怕什么呢?”
王拾貳和太太陳翀都是90后。王拾貳是一名職業(yè)樂手,陳翀曾經(jīng)做大型演出執(zhí)行,全國各地跑,工作上24小時待機。
幾年前,他們回到老家湖州定居,這兩年做出了一個讓家長們集體反對的決定:從200㎡的精裝房搬到60㎡不到的“老破小”。
▲
曾經(jīng)200㎡的家里,給金毛愛犬的空間卻非常有限
原本的200㎡精裝房,是夫妻二人的“婚房”,兩層樓,空間很大。但他們很快發(fā)現(xiàn),住在大房子里和住在一個小公寓里幾乎沒有區(qū)別:
夫妻倆很重視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但在那個小區(qū)里,少有小孩被家長帶到公區(qū)玩耍,鄰里之間防盜門一關,幾乎不打交道;家里有咖啡機,可他們想出門找咖啡店,有正對著一片樹景的落地窗,很適合坐下發(fā)呆,但他們還是想出門;王拾貳是一名職業(yè)樂手,家里剛好有一間書房可以作為編曲工作室,但主臥足夠大,完全放得下工作臺,于是書房又閑置了……
用王拾貳的話來說:“房子很大,我們真正需要的面積其實很小?!?/p>
▲
購入的60㎡老破小原貌
▲
改造后的院門
夫妻二人決定換房。在一個建于1988年的老小區(qū)中,他們找到了這支“潛力股”:房子在一樓,帶院子,室內是傳統(tǒng)的兩室一廳,60㎡不到,部分區(qū)域沒有直接采光、非常狹小,整個房子幾乎沒有收納功能。
▲
設計師夫妻吳狀、付仕玉在南京的家,“一條”曾探訪
他們花3個月跑遍了湖州大大小小的設計工作室,尋找可以改造新家的設計師。一個凌晨,王拾貳看到了“一條”在2021年的報道:設計師夫妻吳狀、付仕玉一同改造他們在南京的“老破小”住宅,依照自身的居住和辦工需求,在46㎡的房子里創(chuàng)造出9個空間。
“沒有夸張,就是一見鐘情、一眼看中?!蓖跏百E立刻發(fā)了私信給設計師吳狀。
▲
改造后的家,狗狗有了自己的門洞
夫妻二人早就簡單梳理過改造訴求:
家里的“大女兒”大金毛,最好有一個戶外空間;
鄰里之間可以互相溝通,小孩不用一直待在家玩玩具、看電視,有機會認識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房子不需要增加面積,也沒有一處是多余的。
▲
站在入口看向屋內
▲
從玄關看向院子
吳狀夫婦的改造重點,是經(jīng)過大改后,徹底優(yōu)化房子的功能布局,不浪費1㎡。
經(jīng)過梳理,王拾貳一家需要的功能區(qū),至少有9個。除去院子,不到60㎡的面積內,要裝下兒童房、臥室、客廳、工作區(qū)、貓和狗的空間……加上收納,如果一一對應,解決所有成員的起居問題,可能需要100㎡。
▲
客餐廳區(qū),窗洞像一個框景。書柜等都是設計好后,師傅現(xiàn)場制作的。吳狀夫婦在施工過程中利用鋼結構做了很多二次加固的措施
極小空間,如何贏得更多“面積”?吳狀夫婦分了幾步來實現(xiàn)。
▲
褐色區(qū)域是為貓和狗打造的棲息之地,其中靠左的褐色“大家具”,置入了多功能區(qū),串聯(lián)起廚房、家政間、mini吧臺等
▲
家政間
▲
從家政間看向廚房,圖中用麻繩纏成的貓爬架,前身是衛(wèi)生間落水管,貓可以通過水管爬到Z字型的柜體上方
▲
(左)兒童房;(右)從家政間看向兒童房
第一,置入“Z字型”大家具。
前期考察時,吳狀夫婦發(fā)現(xiàn),房子的四面都有門洞,空間利用率極低。于是他們決定,在多功能區(qū)置入一個“Z字型”裝置,這個裝置就像集合了mini吧臺、酒柜、廚房、家政間等等的大家具,不僅分隔、組織了生活空間,其內部大大小小的窗洞、門洞也使整個家更通透,同時又爭取到了更多的收納區(qū)域。
部分柜體沒有做到頂,留出“通道”,方便貓咪活動。
▲
家雖小,但通透
第二,過道空間很重要。吳狀認為,再狹小的空間,想要張弛有度,關鍵是在住宅內部創(chuàng)造出讓風與光流動、讓人輕快通行的區(qū)域。
“對于小戶型而言,過道僅僅作為交通要道是非??上У??!痹谒麄兛磥恚绻芡瑫r賦予住宅以游覽性,那么就會讓家多幾分情趣。
▲
過道上的mini吧臺
▲
mini吧臺下,藏著貓的“餐桌”
在這個家里,過道上的矮墻和貓爬架形成新的“幾何構成關系”,通過這組構成,家顯得更有層次。
矮墻被設計成吧臺的高度,臺面很小,卻滿足了王拾貳日常在家小酌的需要。
第三,對于收納的問題,吳狀認為,“可能有不少人會說,空間太小了,可以有一些特殊機關實現(xiàn),比如做一個翻折床。但事實上,這種設置往往比較雞肋,而且在后期使用中也會不方便?!倍鴮τ谛粜蛠碚f,在有限的面積上,做一些功能延伸,也許是更可取的辦法。
▲
家中有不少內嵌式收納,柜子可推拉
吳狀夫婦在不同功能區(qū)做了地面高差的設計:兒童房做了榻榻米,臥室做了逐級的踏步和抬高,削弱了因空間狹小、高聳帶來的消極影響,制造人在視覺上的游覽感,而抬高的部分,又可以作為收納空間。
此外,家政區(qū)做了內嵌式收納柜,廚房也有吊柜、地柜等等,一些靠窗區(qū)域的層板,也適當留了收納空間。
▲
起加固作用的結構部件,纏上麻繩后,成為了貓咪玩樂的貓爬架
▲
房子前期已做了全屋防水,并置入一套換氣系統(tǒng)
逃離商住樓,搬去“老破小”,在吳狀的記憶里,王拾貳夫婦還是第一對?!安⒉皇菍ι钇焚|的要求降低了,恰恰相反,與其在大房子里過著一種大而乏味的生活,他們寧愿在1㎡都不浪費的小房子里,過的舒服自在,充滿幸福感?!彼X得,未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像王拾貳夫婦這樣,不是為了工作,而是放大內心的需求,主動追求一種更能療愈自我的居住空間。
讓吳狀最欣慰的,大概是夫妻倆搬進去后,王拾貳告訴他,“如果可以,我們希望能一直住下去?!?/p>
武嘉儀在博物館工作,先生相建康是一名歷史老師。來上海的這些年,他們租過兩個“老破小”。一個建于1950年代,“條頭糕”戶型,采光不好;另一個整體很敞亮,只是廚房小。領證之后,兩人決定置辦婚房。
▲
改造后的新家,客廳
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間位于坡屋頂建筑頂層的公寓,58㎡,閣樓劃分出5個獨立房間,底層帶露臺,下午兩、三點的陽光剛好能灑在陽臺與客廳。夫妻倆找來了設計師陳茜茜和傅翀,決定改造這間“老破小”。
前期考察中,陳茜茜和傅翀發(fā)現(xiàn),房子的主要痛點在于,底層相對舒適,但閣樓的5個房間幾乎都沒有自然采光,比較閉塞;連接上下層的樓梯也被壓縮到極限尺寸,上樓時人無法正常站立,必須手腳并用。
▲
改造后的新家,玄關
夫妻倆的需求很明確:
書與貓優(yōu)先。三只貓可以在家自由穿行,希望將樓下的主臥改成書房,有盡可能多的放書空間,書房同時作為客臥,方便朋友留宿;
改造樓梯,并將整個閣樓打通成集洗手間、臥室、衣帽間、小起居室于一體的“套房”;
每個區(qū)域都能“嵌套”一個小收納區(qū)。
陳茜茜和傅翀的解決辦法是:一區(qū)多用,通過“疊合”,讓小戶型擁有大平層的空間感。
▲
懸浮樓梯
首先,設置懸浮樓梯?!皯腋翘菽軠p少樓梯實體的占比,很簡潔;而且獨立的踏步更有利于融入家居空間, 方便制造‘氣口’,讓光線、空氣流通,也讓視線穿透和延伸?!?/p>
▲
絕不突兀的樓梯
▲
樓梯下方的餐桌
樓梯下方放置餐桌,餐邊柜臺面延伸到樓梯一側,形成踏步。低處的踏步,成為擺放貓窩和喂食器的置物架。懸浮樓梯的間隙,也為它們提供了穿行通道和觀望臺。如此一來,樓梯疊合了餐邊柜、書架、貓咪生活區(qū)的功能。
▲
利用坡屋頂下方空間設置樓梯
▲
餐邊柜
第二,在閣樓做局部挑空。
閣樓層高最高的區(qū)域,設置一處小起居廳,連接臥室、衣帽間、衛(wèi)生間。陽光可以通過小側窗照射進來,為整個閣樓帶來自然采光。從小起居廳下一級臺階,就到了微微“下沉”的臥室區(qū)域。從床頭還能望向底層。
▲
從閣樓的小起居廳進入臥室
▲
臥室與下方空間聯(lián)通通
小起居廳的另一側,是一排書柜。書柜旁做了挑空,使得書房貫穿了底層與閣樓。
底層的書房,除了書桌,還設置了一個融合了書架、折疊床的組合柜。折疊床放平后,書房也可以作為臨時客房使用。上下層書架足夠承載夫妻倆的藏書需求。帶輪子的爬梯平日可收納在墻邊,不影響底層通行。跨層取書時,通過爬梯上下,也為閱讀增添了儀式感。
▲
書房
第三,最大化收納空間。樓梯下藏著一個儲物間,閣樓衣帽間和洗手間內的坡面空間,也做成了儲物區(qū),足夠夫妻倆存儲大件物品和不常用物品。
改造后,整個家就像一個巨大的貓爬架。大貓喜歡呆在餐廳窗臺,二貓喜歡電視柜和吧臺上層,小貓是樓梯的忠實粉絲。
搬進新家的這半年里,來做客的朋友都贊不絕口,家中長輩也感慨:“空間利用到了極致?!狈蚱迋z的生活,慢慢安定于這58㎡的家:工作的時候,可以不受打擾地在書房待很久;做飯不再畏手畏腳了,也不再擔心,買來的東西放不下,以至于出游在外,夫妻倆也常常惦記:“還是家里舒服?!?/p>
這些年,大大小小的案子,陳茜茜和傅翀經(jīng)歷了不少。在他們看來,中小戶型是中國戶型體系和家庭結構中最典型的空間類型,設計的意義在于,“理解居住者的空間需求、性格、工作、習慣、理想甚至困擾和矛盾,并給出解決方案。”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分別為尚層設計院張萍設計事務所;DONG建筑影像、MOU建筑工社;棲斯設計(攝影:呂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