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銀行!女子花840萬買理財,卻被告知取回本金要等到108歲
在閱讀文章之前,誠邀您點一下“關(guān)注”,方便以后持續(xù)為您推送此類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chuàng)作的原動力~~
朱女士是一個典型的中產(chǎn)階級女性,平凡而樸實。37歲的她已經(jīng)獨自撫養(yǎng)兒子長大成人,日常生活雖然并不富裕,但也足夠維持。
沒想到,一紙拆遷通知,讓她一下子變成了500萬的富翁。這筆錢,對朱女士來說簡直如同天上掉下的餡餅。
一方面,這可是她這輩子沒見過的巨款,想到可以買房、買車,兒子的前程也有著落,她內(nèi)心雀躍不已。
但另一方面,她也深感這筆錢來得太突然,自己一時半刻根本不知道如何處理。要投資嗎?可投資也有風(fēng)險,要是全都輸了該怎么辦。
要存在銀行嗎?一輩子的積蓄就這樣靜靜躺在銀行,實在有些舍不得。
在家人的勸說下,朱女士最終選擇把錢存在銀行。她想,大銀行應(yīng)該不至于會對自己這個小小儲戶動歪腦筋。
果然,當她來銀行辦理手續(xù)時,服務(wù)人員的殷勤相迎簡直不要太熱情。
他們詳細給朱女士推薦了一款五年期的理財產(chǎn)品,說五年后可以拿回本息,利率還高于銀行存款。
朱女士尋思著五年倒也不長,利率更高就是賺了。再加上服務(wù)人員的天花亂墜般的吹捧,朱女士聽信了他們的套話,毫不猶豫就在合同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五年期滿的日子,朱女士提前一個星期就開始準備起來,她興致勃勃,迫不及待想看看自己的錢存了五年能生出多少利息來。
終于,期待已久的日子到來了,朱女士來到了銀行。
她以為只要自己一出現(xiàn),服務(wù)人員就會殷勤地迎上來,熱情地恭喜她五年期滿,并告訴她五年來她的錢已經(jīng)滾滾地生息,利潤豐厚。
然而,當朱女士來到窗口時,服務(wù)人員的臉上卻沒了五年前的笑容。
他沉著臉,告訴朱女士,那份理財產(chǎn)品實際上是71年期的終身險,五年后取回本金的說法完全是誤會。
朱女士聽后氣得臉色青白,她震驚極了,一時說不出話來。她一口咬定要報警,她不相信銀行會這樣騙人。
可銀行的人立即推說這是壽險合同,讓她去壽險公司處理。
朱女士的世界一下子崩塌了。她想起五年前自己是如何被銀行的服務(wù)人員迷惑,如何信任地在合同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如今五年過去,錢不但沒生出什么利息,自己反而被告知要再等66年才能拿回,那時自己都108歲了。
壽險公司的態(tài)度也同樣冷漠,不僅對五年期限的承諾不予認可,還要求朱女士支付違約金才能取回全部錢款。
而當年幫朱女士辦理存款的銀行工作人員早都已經(jīng)離職了,朱女士已經(jīng)氣得快崩潰了。
她意識到,自己的一生積蓄就這樣石沉大海,而自己和兒子的未來也隨之瓦解。
朱女士把事情告訴了兒子,兒子聽后也震驚極了,不過,兒子畢竟受過高等教育,很快就冷靜下來。
他決定咨詢一位律師,看看如何維護自己和母親的權(quán)益。律師聽完后,堅定地建議他們起訴銀行和壽險公司。
這兩個大機構(gòu)哪怕再厚顏無恥,也會怕自己的惡劣行徑曝光而鬧大,很有可能會同意賠償以息事寧人。
于是,兒子拿著律師起草的訴狀,將銀行和壽險公司告上了法庭。兩個機構(gòu)果然害怕事情鬧大,影響他們的聲譽,決定與朱女士私下和解。
經(jīng)過漫長的談判,銀行和壽險公司同意向朱女士全額退回八百四十萬元本息,并致以誠懇的道歉。
朱女士得到賠償后,心情平靜了一點,但對銀行和壽險公司的欺詐行為,仍然憤憤不平。
她知道,如果不是兒子及時出面,自己的一生積蓄很有可能就此打了水漂。而這兩個大機構(gòu),依然可以繼續(xù)瞄準其他天真的儲戶來獲取暴利。
這件事給我們的教訓(xùn)就是,不要盲目相信任何機構(gòu)。任何機構(gòu)都有可能涉及違法亂紀的事情,銀行也不例外。
如果朱女士當時有所懷疑,多跟幾位理財專家或律師咨詢,也不至于被兩個大機構(gòu)聯(lián)手戲弄,差一點就成了他們騙財?shù)墓ぞ摺?/p>
所幸,朱女士及時挽回了損失,否則,等到108歲時才能取回自己一生的積蓄,那簡直就是場鬧劇。
******************** ^_^ ************************
@正在閱讀此文的你 ^_^
嗨,我是八月佳,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喜歡這個故事,可以點個贊哦。
如果您喜歡看婚姻與家庭類的故事,可關(guān)注我,后期會持續(xù)分享更多普通人的真實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