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朱松梅
全國林草科技周正在舉辦。5月29日,來自北京、廣東、山東等多省市的40家“樹醫(yī)院”共同舉辦古樹保護科技成果推介。北京在樹齡測定、樹洞修補技術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已向多省市輸出技術成果。

市園科院的古樹展示空間
“這是我們自己設計制作的樹齡測定設備。通過放大鏡,能看清樣品上的年輪,甚至清晰到細胞這個級別……”在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的古樹保護實驗室里,高級工程師巢陽為大家介紹眼前的設備。圍觀的都是從事古樹保護研究的工作人員,來自北京、廣東、山東、四川、重慶等多個省市的近40家單位。

高級工程師巢陽正在測定樹齡
京城共有超4萬株古樹,它們歷經(jīng)了戰(zhàn)火、暴雨和歲月更迭,是城市中不可多得的“活的文物”。近年來,北京不斷加大古樹名木保護的科學研究,采用更多新理念、新標準、新技術、新材料,全面提升古樹名木保護整體水平。市園科院就如同一家古樹醫(yī)院,從事古樹的保護和研究工作已有約40年。
精細體檢、樹齡鑒定是這家古樹醫(yī)院最擅長的領域?!霸豪镒钤缫霕潴w空腐檢測儀,目前已成為一項古樹常規(guī)體檢技術,先后對全國30余家單位4000余株古樹樹體健康開展空腐排查,成功搶救一大批存在倒伏風險的古樹名木?!惫艠渑c樹木健康研究所首席專家王永格介紹,園科院還研發(fā)出無損傷古樹樹齡測定技術,利用該技術已為國內(nèi)20余家單位提供過服務,共鑒定1500余株樹木的樹齡,涵蓋54個樹種。
值得一提的是,市園科院的古樹名木基因保存資源圃,成功地保留了京津冀乃至全國近150株重要古樹名木純正血統(tǒng)的活體基因?!疤惰纤碌弁鯓洹薄爸猩竭|柏”“北海唐槐”“白袍將軍”“故宮古銀杏”等知名古樹的克隆體,都能在這兒找到。
目前,市園科院在樹齡測定、古樹體檢方面的技術已向多省市輸出,已對北京市九摟十八杈、陜西省黃帝手植柏、河北省豐寧九龍松等全國著名古樹“對癥下藥”,開展土壤改良、樹洞修復、樹體支撐等整體或單項復壯保護。
何建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