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刊復活?《V》與《W》紛紛推出中文版
近期兩本重量級的時尚雜志《V》、《W》分別在中國大陸開設新版。雖然「紙刊已死」的論調已飄蕩在行業(yè)多年,但卻并沒有阻擋住引進新刊的腳步。
紙刊依然是一個賺錢的生意嗎?
3月28日,《V Magazine》中文版連續(xù)曝光了創(chuàng)刊號的兩個封面,分別是李宇春,以及超模賀聰與音樂人Troye Sivan。創(chuàng)刊號以「勁兒」為題來詮釋「潮流文化與先鋒視覺的有力相遇」之母刊主旨,在社交媒體上進行了聲勢浩大的營銷活動。
創(chuàng)辦于1999年的《V Magazine》是美國著名雜志《Visionaire》的子刊。此次推出的《V Magazine》中文版背靠時尚集團,由《時尚先生Esquire》 、《智族GQ》的前主編王鋒操刀,前《VOGUE》雜志資深專題編輯秋楠擔任執(zhí)行主編,攝影師隋建博擔任創(chuàng)意總監(jiān)。
《V Magazine》雜志將依托時尚集團成熟的發(fā)行渠道推向市場,預計28%的發(fā)行會通過線上電商平臺完成。除紙媒外,該品牌還將以文圖、視頻和社交為載體,通過微博、微信、小紅書、抖音、知乎、B站、Instagram、YouTube影響受眾。
對于時尚集團來說,引進這樣一本刊物是當務之急。
目前,該集團實際運營的品牌為《時尚芭莎Harper"sBazaar》、《芭莎珠寶Bazaar Jewelry》、《芭莎男士Bazaar Men》、《男人裝》、《座駕CAR》、《時尚甄選》(Robb Report)等,而旗下其他一系列知名刊物目前正陷入與文旅部旗下《時尚》雜志社有限責任公司的廣告代理權糾紛中,即《時尚Cosmo》、《時尚先生Esquire》、《時尚家居》、《時尚健康》、《時尚旅游NG Traveler》等5本刊。這場代理權拉鋸戰(zhàn)從2022年6月《時尚》雜志社有限責任公司要求獨立開展廣告營銷業(yè)務開始,雙方就刊物廣告代理歸屬問題訴諸法院,目前還未有定論。
相似的情況還出現在曾經歸于時尚集團運營的《羅博報告》上,在2022年也被其主管單位中國保利集團旗下北京央版?zhèn)髅接邢薰臼栈卦械碾s志業(yè)務,然而Robb Report品牌目前仍舊歸于時尚集團正常運營,更名為《時尚甄選》。
2022年一系列變故,使得時尚集團這個本土媒體巨頭陷入了「可售資源短缺」的泥潭。因此,《V Magazine》中文版正是時尚集團期待用來彌補空缺以及開拓新興市場的新刊。
《V Magazine》以其先鋒的視覺和特立獨行的審美趣味在全球時尚雜志市場上不容小覷。對很多明星來說,登上《V Magazine》封面是一件代表著風格,體現態(tài)度的事情。
以《V Magazine》中文版的兩組封面大片為例:李宇春的封面雖然由本土團隊操刀,但隋建博用一系列V字型裝置,致敬了該雜志多年來的經典作品,延續(xù)了那種搶眼的高視覺驅動。
由母版團隊操刀的賀聰與Troye Sivan雙人專題,雖然布景相對簡單,但造型師是Lady Gaga長期的合作伙伴Nicola Formichetti,負責攝影的是馳騁時尚業(yè)30年的意大利著名攝影師Mario Sorrenti,片子著眼在人物狀態(tài)上,展現了Z世代的「勁兒」。
就像王鋒在《V Magazine》中文版的創(chuàng)刊卷首語上分享隋建博對于這本雜志的定義:一本「感官雜志」。而負責雜志視頻項目的秋飚直接指出了對這個媒體的期待是「成為泛亞地區(qū)時尚媒體的視覺標桿」。通過視覺沖擊力刺激感官、刺激多巴胺分泌,時尚集團擅于把握這種「強刺激」的美,在《時尚芭莎》整個雜志序列里一直隱隱貫穿著這種審美取向,《V Magazine》可能是這種審美取向的升級提純。
《V Magazine》中文版不僅僅停留于「紙本」,而試圖以策展的思路去制作一本雜志,融合時裝、音樂、當代藝術、青年文化,通過與藝術家、創(chuàng)造者的共建,呈現一個「掌上美術館」。《V Magazine》所建設的是一個社群,結合紙本、視頻、線下空間、人群構建了一個立體的生活場景,一個全新的時尚媒體生態(tài)。
另一方面,《V Magazine》在組建編輯部初期,也刻意避免從現存的時尚媒體里請人,而是去選擇「不一樣的視角」:擁有音樂廠牌的美術總監(jiān),拍攝過鄉(xiāng)村殯葬紀錄片的報道記者……這些「視角」會讓這本雜志有「新」的內容面貌。
此外,《V MAGAZINE》也繼承了時尚集團在明星資源上的影響力。中文版上線當天其社交媒體上發(fā)布了60位明星的「打call」視頻,覆蓋娛樂圈半壁江山。
對于它的引入,受到主要沖擊的并不只是《VOGUE》、《時尚Cosmo》之類的一線女刊,還有精品傳媒集團旗下的《Wonderland.新視線》這類以Z世代多元族群文化為賣點的全媒體雜志。后者在近兩年的廣告份額上發(fā)展勢頭頗快,以靈活多樣的產品模式獲得廣告主青睞。
時尚集團也不僅僅手握一本新刊,2022年還引進了《Arena Homme+》中文版。同年8月便以李奇拍攝的一組雷佳音創(chuàng)刊號專輯迅速在社交媒體上獲得關注。
過去「5+2」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指5本女刊《時尚Cosmo》、《時尚芭莎》、《VOGUE》、《ELLE》、《嘉人》與2本男刊《GQ》、《時尚先生》)早已不復存在。
新成長起來的時尚出版商也在通過小眾雜志建立起自己的游戲規(guī)則。
精品報業(yè)系出身的馮楚軒在華人文化的資助下,創(chuàng)辦栩栩華生,手握《Kinfolk四季》、《TMagazine錦繡》、《Life and Arts集錦》、《WALLPAPER卷宗》、《WSJ.出色》、《FOOD&WINE吃好喝好》、《Drift》、《NYLON尼龍》、《女報HAO》等細分內容刊物矩陣,以文化、時尚、設計、旅行、美食、生活方式等諸多細分領域,從媒體到實體,業(yè)務覆蓋策展、出版、書店、商店、酒店、公寓、咖啡等項目,形成了新興傳媒王國。
其中,《女報HAO》為2022年創(chuàng)刊的全新時尚雜志。
另一個勢頭迅猛的是MC Style Media。
該傳媒公司從一本脫離了赫斯特中國的《嘉人Marie Claire》成長為擁有《嘉人NoW》和《朝氣MilkEnfant》等多本雜志的媒體集團,由曾就職康泰納仕集團的孫賽賽擔任首席執(zhí)行官。據消息人士透露,該公司在初創(chuàng)期接受過海瀾集團以及個人組合等投資。
本月,MC Style Media引入了新刊《W》中文版,由孫賽賽操刀,以造型師身份見長的Mix Wei擔任主編,雙月發(fā)行。這也是《W》雜志繼韓國版之后第二個海外版(《W Korea》于2005年創(chuàng)刊)。
這本雜志的「國際資源」也將是MC Style Media的一大賣點。《W》美國版的新任創(chuàng)意總監(jiān)為巴黎創(chuàng)意機構 Maybe 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 Kevin Tekinel和Charles Levai。Maybe自2019年成立以來,通過一支又一支天馬行空的廣告,悄悄地改變著奢侈品牌的面貌,為Versace,The Row, Proenza Schouler, Hermès, Louis Vuitton, Coperni,Miu Miu, Gucci,Jacquemus等品牌打造了令人難忘的影像。
兩人之前曾擔任《L"Uomo Vogue》 創(chuàng)意總監(jiān),為《Vogue Italia》 , 《System Magazine》和《Le Monce D"Hemres》 等媒體工作。
本月《W》中文版率先推出數字內容,覆蓋微博、微信、小紅書、抖音和Instagram等社交平臺,并發(fā)布了楊紫瓊、張曼玉、Quentin Tarantino的語錄。
隨后,《W》中文版也發(fā)布了創(chuàng)刊后的首期雜志,雜志特地邀請了鞏俐拍攝創(chuàng)刊封面,還邀請了Isabelle Huppert,Cate Blanchett,惠英紅、陳沖等國內外知名女演員進行對談,造勢十足。
除此之外,還有更小型的時尚雜志媒體,似乎很少有人在書店、報攤、機場看到他們實體雜志的身影,卻會在社交媒體上刷瀑布流時看到他們的明星封面。
在過去兩年悄悄進入中國的英國時尚雜志《GLASS》、英國愛貓者雜志《PUSS PUSS》、英國先鋒雜志《Sch?n!》、西班牙獨立雜志《METAL》便是這樣的產品。
當實體紙刊在全球范圍類以細分小眾人群、沉浸式閱讀獲客時,中國出版業(yè)依然在以高速生產的模式推出著一本又一本的新刊。在中文世界中,時尚紙媒在以一種新的方式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