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風云丨李子園斷不了“甜牛奶”
出品 | 創(chuàng)業(yè)最前線
作者 | 王亞靜
編輯 | 蛋總
美編 | 吳宜忠
審核 | 頌文
李子園還是沒有突破瓶頸。
10月16日,李子園發(fā)布2023年前三季度財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yè)收入10.69億元,同比增長0.72%;歸母凈利潤1.89億元,同比增長21.87%。
(圖 / 李子園2023年前三季度財報)
自2022年一季度,李子園的營收增速從兩位數驟降至3.28%之后,李子園的營收基本上處于“原地踏步”的狀態(tài)。
(圖 / 來自Wind)
對于這份業(yè)績,投資者似乎并不滿意。Wind數據顯示,三季度財報披露次日(10月17日),李子園股價下跌3.16%,報收15.03元/股。
據「界面新聞·創(chuàng)業(yè)最前線」了解,在李子園披露三季報以后,多家證券公司給予了買入、增持等評級,但有部分證券公司下調了李子園的業(yè)績預期。
其中,天風證券研報指出,考慮到公司Q3營收增速放緩,適度下調盈利預測,預計2023-2025年公司營業(yè)收入分別為14.46億元、17.08億元、20.54億元,前值分別為16.56億元、19.87億元、24.11億元。
華鑫證券則稱,根據公司三季報,將李子園2023-2025年EPS(每股盈利)從0.74元、0.89元、1.06元下調至0.68元、0.88元、1.05元。
資本市場對李子園的未來發(fā)展或許存在疑慮。在這個“內卷”到極致的飲品賽道,李子園還有新故事可講嗎?
1、上市次年業(yè)績“變臉”,增長疲態(tài)已現
李子園創(chuàng)立于1994年,一直致力于甜牛奶乳飲料系列等含乳飲料和其他飲料的研發(fā)、生產與銷售。2021年2月,李子園順利登陸上交所。
上市之前,李子園表現不俗。Wind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李子園營收增速分別為30.73%、23.82%、11.60%。
上市后的第一個季度(2021年一季度),李子園的營收更是創(chuàng)下127.30%的增速。但自此之后,李子園走向了下坡路。
其中,2022年是李子園的一個轉折期。在這一年,李子園業(yè)績“變臉”。
財報顯示,2022年,李子園實現營收14.04億元,同比下滑4.50%;歸母凈利潤2.21億元,同比下滑15.80%。這是自2018年以來,李子園的年度業(yè)績首次陷入營收、利潤雙雙下滑的境地。
(圖 / 李子園2022年財報)
對此,李子園解釋稱,公司經營業(yè)績的下降主要受新冠疫情反復導致的市場影響和原材料及能源漲價導致的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
盡管如此,李子園仍選擇大筆分紅。2022年,李子園派發(fā)現金紅利9102.24萬元。
(圖 / 李子園公告)
而這些資金絕大多數進了實控人李國平、王旭斌夫妻的口袋。據「界面新聞·創(chuàng)業(yè)最前線」不完全統(tǒng)計,于2022年年末,李國平、王旭斌夫妻合計持有李子園約60.245%股權,若以此計算,夫妻二人分走了約5484萬元。
同期,茅臺(貴州)投資基金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持有李子園3.93%股權,這也意味著,其分走了358萬元的現金紅利。據悉,茅臺(貴州)投資基金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與貴州茅臺(600519.SH)同屬一個控股股東。
進入2023年,李子園的營收增長明顯出現疲態(tài)。2023年一季度、中期、前三季度,其營收增速分別為1.11%、0.06%、0.72%。
(圖 / 來自Wind)
業(yè)績乏力的李子園也在資本市場承壓,股價震蕩下跌。而在最新財報發(fā)布后的10月18日,李子園就以2038.42萬元回購股份134.66萬股,目的之一就是增強投資者信心。
(圖 / 李子園公告)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回購只能短時間內提振股價,若想保持股價的穩(wěn)定增長,還需要強勁的業(yè)績作為基礎。
在回購股份的措施下,李子園的股價并無太大起色,在14-16元/股區(qū)間徘徊。截至10月27日收盤,李子園報收15.57元/股,較年內最高點22.32元/股跌去30%,市值蒸發(fā)約27億元。
可以說,如何找到業(yè)務新增長點并增強資本市場對企業(yè)的信心,是李子園的當務之急。
2、大本營“失守”,新區(qū)域遭遇“滑鐵盧”
讓李子園從地方走向全國,一直是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董事長李國平的心愿。
7月20日,在“2023李子園超級品牌發(fā)布會”上,李國平表示:“我們的目標是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和卓越的市場推廣,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并喜愛李子園的產品,努力實現李子園從區(qū)域品牌成為全國性的品牌?!?/p>
落實在行動上,李子園積極拓展銷售區(qū)域,試圖占據更多市場份額。在其披露的多份財報中,李子園均提及一個發(fā)展方向是深耕華東、華中、西南等核心區(qū)域,同時拓展華北、華南、西北、東北等新興區(qū)域。
(圖 / 李子園2022年度財報)
但在今年前三季度,營收已經連續(xù)3年保持正增長的東北、西北區(qū)域出現了“滑鐵盧”。
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華北區(qū)域實現營收777.37萬元,同比下滑36.14%;西北區(qū)域實現營收671.19萬元,同比下滑14.47%。
(圖 / 李子園公告)
更要緊的是,部分新區(qū)域的發(fā)展停滯不前,李子園的“大本營”華東地區(qū)也面臨“失守”的風險。
據了解,李子園總部位于浙江金華,華東地區(qū)一直是企業(yè)營收最重要的貢獻區(qū)域。2021年-2023年9月,華東地區(qū)貢獻了53.39%、52.13%、50.14%的主營業(yè)務收入。
但自2022年起,華東地區(qū)的營業(yè)收入不斷下滑。
數據顯示,2022年及2023年前三季度,華東地區(qū)的營收分別為7.29億元、5.33億元,分別同比下滑6.82%、4.48%。
按照李子園的說法,企業(yè)的銷售模式以經銷為主、直銷為輔。其中,華東地區(qū)是經銷商數量最大的單個地區(qū)。
2022年,華東地區(qū)的經銷商數量865家,凈減少24家;但在2023年前三季度,華東地區(qū)的經銷商凈增長34家至899家。
由此可見,經銷商數量的增長也沒能挽救華東地區(qū)的頹勢。
至于華東區(qū)域為何頻頻下滑,李子園并未在財報中詳細披露?!附缑嫘侣劇?chuàng)業(yè)最前線」試圖向李子園方面詢問原因,但截至發(fā)稿仍未獲回復。
10月17日,民生證券發(fā)布研報分析,華東作為李子園營收占比過半的基地市場,因夏季乳飲料口感甜膩非解渴單品及渠道高庫存拖累,2023年Q3仍未扭轉同比下滑態(tài)勢。
中國銀河證券指出,李子園三季度收入增速仍低于疫情前的水平,反映動銷復蘇仍偏慢,預計核心矛盾之一就在于宏觀需求復蘇節(jié)奏偏慢,疊加華東沿海人口回流速度較慢沖擊渠道客流。
3、新品出師不力,無法再造一個“甜牛奶”
過去29年,李子園一直依賴著“甜牛奶”這個大單品。
2023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含乳飲料實現營收10.49億元,占主營業(yè)務收入的98.68%。
(圖/ 李子園公告)
在“甜牛奶”領域,李子園的確強勢領跑。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2022年中國內地甜牛奶飲品零售銷量計,李子園甜牛奶乳飲料銷量高達23.3萬噸,市占率達46.6%,在中國內地甜牛奶飲品賽道排名第一。
但過度依賴一個大單品的風險也顯而易見。在2023年中期財報中,李子園坦承,公司面臨著單一產品依賴程度較高的風險。
在飲品賽道,各企業(yè)之間早已開啟了“瘋狂內卷”模式。在中性含乳飲料賽道,李子園聲稱自己的競品包括伊利、燕塘乳業(yè)、光明乳業(yè)和小洋人(編者注:目前未上市)。
即便拋開伊利、光明乳業(yè)等乳業(yè)巨頭不談,李子園的業(yè)績增速也落后于燕塘乳業(yè)。
2023年中期財報顯示,李子園實現營業(yè)收入7.01億元,同比增長0.06%;歸母凈利潤1.35億元,同比增長30.55%。
(圖 / 李子園2023年中期財報)
同期,燕塘乳業(yè)的營收9.63億元,同比增長7.14%;歸母凈利潤9834.02萬元,同比增長70.29%。
(圖 / 燕塘乳業(yè)2023年中期財報)
在這一背景下,李子園該如何拓寬邊界并打造更多爆款產品?
近幾年,李子園向市場推出了李子園奶咖、李子園椰奶、果蔬酸奶飲品、“純情乳”酸奶乳飲料、“零脂肪”乳酸菌飲品等產品。
2023年,李子園又推出膠原蛋白肽乳酸菌飲品(西柚茉莉味)、零蔗糖甜牛奶乳飲品、雙柚汁復合果汁飲品、零蔗糖甜牛奶乳飲品、260g甜牛奶飲品(原味、草莓味)等新型產品。
這些新品的具體銷售如何,李子園并未披露。但財報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除含乳飲料之外的其他產品僅實現營收1385.27萬元,同比暴跌51.58%。
(圖 / 李子園公告)
民生證券在研報中提示風險時指出,李子園面臨著行業(yè)競爭加劇、新品銷售及品牌建設不及預期的風險。
若想保持當前的競爭優(yōu)勢,李子園還需加緊研發(fā)的步伐。李子園或許應該明白,站在這個極致“內卷”的飲品市場中,不進則退。
*注:文中題圖來自李子園淘寶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