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科技創(chuàng)新部部長丹尼爾·菲爾穆斯近日訪華,參加了與技術和數字經濟發(fā)展相關的重要會議。菲爾穆斯日前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已經經歷了非常深刻的發(fā)展變革,但最為重要的還是科技的發(fā)展,能夠看到中國居民日常生活的質量隨著科技的進步而在改善。他希望兩國在食品技術、能源轉型等領域有更多合作,以改善全人類的生活條件。
阿根廷科技創(chuàng)新部部長丹尼爾·菲爾穆斯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
中國科技的發(fā)展令人印象深刻
新京報:你最近訪問了中國,能否分享一下此次訪問的一些亮點或成果?
菲爾穆斯:實際上,我在2008年擔任阿根廷科技和教育部部長的時候就來過中國。這次作為科技創(chuàng)新部部長在多年之后再次來華,看到中國已經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國科技的發(fā)展,中國工業(yè)的發(fā)展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這次訪華我們在重慶參加了2023年中國智博會,并且與當地官員進行了會談,還和中國的科技部部長進行了會晤。我們看到中國已經經歷了非常深刻的發(fā)展變革,但最為重要的還是科技的發(fā)展。我們看到中國居民日常生活的質量隨著科技的進步而在改善。
新京報:你如何描述阿根廷和中國之間技術合作的現狀?
菲爾穆斯:正如我剛才提到的,我在此前擔任阿根廷科技和教育部部長的時候就與中國教育部簽署了協(xié)議。也就是說,我們和中國已經有多年的合作關系。早在1980年,中國和阿根廷就簽署了第一份科技合作協(xié)議,但是從未像最近幾年的密切合作中取得如此大的進展,特別是在糧食和農業(yè)加工領域。兩國還聯(lián)合成立了食品技術科技中心,我們每年都會資助三個項目。目前兩國已經聯(lián)合開展了15個食品技術項目。此外,我們也有其他共同的倡議。

阿根廷科技創(chuàng)新部部長丹尼爾·菲爾穆斯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新京報:能否詳細介紹一下中阿兩國計劃在哪些共同感興趣的領域深化技術合作?
菲爾穆斯:近日,我們與中國科技部部長舉行了一次會晤,討論了多個具體領域,其中一些我們已經開始了合作,而其他一些則是未來的合作方向。在已經開始合作的領域中,我們在食品技術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發(fā)展,這是在過去兩年內建立的國家研究中心之一。我們還在生物技術領域、納米技術領域有共同的發(fā)展,也在與社會科學相關的領域有共同的進展。我們還計劃在航天、衛(wèi)星和海洋領域取得進展。我們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加強中國博士和博士后學生來阿根廷學習,以及阿根廷學生去中國學習交流。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的是,雙方有很多共同合作的可能性。
食品技術、能源轉型是兩國重要合作領域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科技合作對加強阿中雙邊關系的作用?
菲爾穆斯:當我們看世界時,可以看到最大的外交是科學外交,最大的合作是科學合作。我們有共同的挑戰(zhàn),比如全球變暖。如果不通過科學和技術,將無法解決環(huán)境影響的問題。能源轉型需要朝著鋰、氫氣和其他無污染能源利用的方向進行技術開發(fā)。我認為這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之一,而且不能僅僅由一個國家來解決,而是需要所有國家,特別是與中國一起合作和深化的一些議題。中國在阿根廷有非常大的投資,尤其是在鋰領域,中國企業(yè)的投資對于阿根廷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希望中國的企業(yè)能夠在阿根廷生產鋰電池,而不僅僅是出口碳酸鋰。制造鋰電池比僅出口鋰有更高的附加值。
新京報:能提供一些兩國在科學和技術方面成功的聯(lián)合項目或倡議的例子嗎?
菲爾穆斯:我之前已經提到了其中一個非常成功的雙邊合作中心,我認為它是最重要的,那就是食品技術領域。此外,我們還在其他領域舉辦了競賽,中國和阿根廷的研究團隊各自為其研究提供資金支持。除了之前提到的領域,能源轉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還有博士和博士后學生之間的交流。對我們來說,與農業(yè)相關的領域也非常重要,并且我們還簽署了兩個主題的合作協(xié)議,一個是建立科技園區(qū),另一個是中國對阿根廷中小企業(yè)的技術支持。
科技進步需要來自不同國家的合作
新京報:未來幾年,阿根廷和中國制定哪些具體計劃或舉措來加強科技合作?
菲爾穆斯:阿根廷和中國有著共同的愿景。阿根廷剛剛加入金磚國家,該組織代表了一群擁有不同世界觀的發(fā)展中國家。阿根廷首先感謝中國為進入金磚國家提供了可能,這無疑促進了南南合作。我們希望,集中了世界40%人口、近30%貿易的金磚國家集團,能夠為我們同中國合作提供更大動力。
新京報:除了雙邊合作,你認為阿根廷和中國如何為全球技術進步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作出貢獻?
菲爾穆斯:在今天,僅僅依靠一個國家的科學研究已經非常困難,科技進步通常需要來自不同國家的合作。同時,阿根廷和中國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即制定機制,使知識的進步能夠改善生產過程,并影響人們的生活條件。此外,阿根廷和中國還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即改善全人類的生活條件,將人們置于市場之前,而不是將市場置于人們之前。我相信,阿根廷和中國將在我們今天提到的所有項目以及未來更多的項目中發(fā)揮作用。
我們認為,科學和技術的目標是改善并賦予人們更多的尊嚴。當前世界上仍然存在很多不平等和貧困,而這些不平等和貧困不會得到解決,除非有更大規(guī)模的科技發(fā)展,使生產更加大規(guī)模化,但這種大規(guī)模生產的好處應該惠及所有人,而不僅僅是一小部分人。我認為這是我們共同努力(應對)的偉大挑戰(zhàn),我們要為一個更加有尊嚴的世界、一個可持續(xù)的世界、一個為未來世代服務的世界、一個將和平置于發(fā)展核心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新京報記者 姚遠 王巍 李欣侗
編輯 張磊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