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天簽約100%!“武安速度”獻禮長泰“撤縣設區(qū)”兩周年
福建日報客戶端·新福建4月22日訊(通訊員 林婷婷) 4月21日,記者從后庵片區(qū)征遷指揮部獲悉,長泰區(qū)武安鎮(zhèn)及抽調干部經(jīng)過18天拼搏攻堅,完成了后庵片區(qū)133戶158宗100%的簽約,提前2天完成全部征遷任務,再次刷新了和諧征遷的“武安速度”。

以時間換空間 以真心贏“征”心
征遷三組組長張玉文得知征遷戶老黃突發(fā)心梗在廈門進行治療后,繁忙征遷之余,組織干部前往廈門看望,回到長泰后也第一時間入戶慰問家屬。張玉文對老黃的女婿說:“發(fā)生這件事,誰都不想看到,現(xiàn)在最主要是照顧好你的岳父,希望老人家能早日康復。”
在這樣暖心話語的感染下,原本不舍離開舊宅的老黃,也逐漸放下思想顧慮,最終同意征遷方案,也授權女婿全權配合征遷干部開展工作。
就這樣,張玉文帶領整組成員,以踏石有印的干勁,溫暖人心的服務,全力以赴抓好征遷工作。啟動簽約的第3天,隨著最后一位85歲征遷戶楊女士在協(xié)議上按下“紅手印”、公示欄插滿“小紅旗”,征遷三組的全部簽約任務也宣告完成,并100%完成封房。
在完成本組的征遷任務后,張玉文也沒有絲毫的松懈,毅然帶病轉身投入到其他組的攻堅難題之中。僅用一周時間,就攻克了縣后路圍墻南側遺留了6年的歷史難題。
“做不到就不承諾,承諾的必須做到,群眾切實有困難的,必須想辦法爭取解決,這樣群眾才信任你,征遷工作才能雙贏。”張玉文分享著他的征遷“秘籍”。征遷中,他時常為群眾做好政策解讀,站在群眾角度為群眾爭取利益。同時,他還善于尋找征遷戶的社會關系,以情感博得群眾信任,以真情贏得群眾“征”心,實現(xiàn)各方共贏,讓征遷工作事半功倍。
這樣有“溫度”又有“速度”的征遷故事,時常在后庵片區(qū)上演著,已成為了征遷干部的“日?!?。一個個征遷干部“硬著頭皮、厚著臉皮、踏破腳皮、磨破嘴皮”的工作姿態(tài),匯聚成“武安速度”,這將為新一輪長泰城市建設重大片區(qū)開發(fā)打開空間、贏得時間,也將為下階段的城市發(fā)展積蓄新動能。
聚干群之力 換征遷之速
每一次征遷的背后,都少不了群眾的全心信賴和鼎力支持。自長泰歷史文化街區(qū)(中山南路-后庵片區(qū))一期項目啟動以來,不少群眾紛紛配合征遷工作,支持長泰城市建設,同時,還自發(fā)幫助征遷干部做好親朋好友的思想工作,為征遷貢獻一份力。
77歲的老黨員胡先生就是此次征遷工作中的“編外人員”,他一聽說政府要征遷,二話不說,馬上統(tǒng)一家人的意見,并讓大孫子從四川趕回長泰簽約,僅用5天就率先完成簽約、騰房,最后也選得滿意的新居。胡先生堅定地說:“我77歲了,一輩子都聽黨話、跟黨走,肯定不會吃虧!”,無獨有偶,像這樣支持征遷工作的群眾還有不少,美籍臺胞黃先生近段時間兩次專程歸泰,不只是為了回望故土,更是為了全力支持家鄉(xiāng)的建設。
“雖然對舊宅的感情難以割舍,但為了家鄉(xiāng)變得更好,再不舍也要全力支持?!笨粗?jīng)辛辛苦苦建設的房子被貼上封條,黃先生眼里雖有不舍,但話里話外無不體現(xiàn)出群眾識大體、顧大局的意識。
不只是干部和群眾,此次征遷中,還有熱心鄉(xiāng)賢、村干部、技術人員等社會各界人士及單位,也都積極參與到行動中來,進一步凝聚上下一心和諧征遷的強大合力。

長泰歷史文化街區(qū)(中山南路-后庵片區(qū))一期項目是長泰“撤縣設區(qū)”的發(fā)展需要,對提升城市能級、提高城市品位、釋放城市張力有著重要意義,事關全區(qū)長遠發(fā)展和群眾切身利益。
下一步,長泰將以消除危房隱患、改善居住環(huán)境、展示千年古邑歷史文化為目標,打造文化特色鮮明、功能設施齊備、場所活力充沛的歷史文化街區(qū),將以城市之新姿,不負群眾之所期。
來源:新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