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股神"林園:茅臺大股東,自稱比馬云還有錢,經歷確實不簡單
在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方便討論和分享。作者定會不負眾望,按時按量創(chuàng)作出更優(yōu)質的內容。
文|蘭亭序史
編輯|蘭亭序史
從8000元到20億元,你需要多久時間才能掙到?
估計大多人的回答可能是一輩子,甚至是幾輩子。但“民間股神”林園卻告訴你,他只需要17年時間,而且掙到的是2006年的20億。
1989年,林園憑借全家拼湊的8000元投身股市,誰也不會想到,此后竟能成就一個,傳言身家1500億的中國股市神話。
成名后,他曾作為茅臺大股東,在股東大會上直接“開火嘲諷”,經銷商囤酒導致高價。也曾放言,比馬云更加有錢。就連身邊的保姆、司機,全都身價過億。
那么,這個極富爭議的“股神”,到底是有真本事?還是在嘩眾取寵呢?
父母眼中的“逆子”
1963年出生的林園,是個不折不扣的陜西漢子。家中父母都是漢中當地的醫(yī)生,雖談不上醫(yī)學世家,但從小林園還是接受了不少的熏陶。
等到他高中畢業(yè)后,遵從家人的意見,報考了陜西本地的一所,衛(wèi)生技術學校的臨床專業(yè)。由于之前就接受、了解過很多醫(yī)學常識,所以林園的在校成績,還是很優(yōu)異的。
畢業(yè)分配工作的時候,成績名列前茅的他,很幸運的被分配到了,深圳紅十字會醫(yī)院工作。這在80年代初,那可是一個相當體面的工作。
不過林園僅僅在醫(yī)院工作了4年后,就擅自提出了離職申請。時隔幾個月才得知消息的父母,當時就被氣的半死。
問及原因,他竟然回復不喜歡,每天窩在醫(yī)院里面對病人。眼看木已成舟,父母也是干著急沒得辦法。
不過畢竟父母愛子心切,最后還是托人幫他在深圳博物館,重新找了個“鐵飯碗”。
本以為,林園這下子能安生的好好工作、生活了。萬萬沒想到,他在幾年后,不聲不響的搞出了更大的“動靜”。
1989年上半年,他又一次不聲不響的辭職了。當時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和股市的開放,無數追求“夢想”的人,紛紛下海創(chuàng)業(yè)。
林園在深圳這個中國最前沿的地方,當然也深受觸動。他這次好在是,先拿自己不多的積蓄股市試了下水,發(fā)現真的掙到了錢,然后才偷偷辭的職,打算跟隨浪潮,做個全職股民。
不過自己的本金實在太小,就算全部“梭哈”進去大漲,也得不到太多的收益。極端自信認為找到了賺錢風口的他,專門回了趟家,打算向父母、親朋借錢炒股。
不過他這一想法,剛剛說出來,就被父親當成了“逆子”胡來。在刻板的父親印象中,炒股這個新興事物,根本就不是個正當行業(yè),純屬投機倒把一樣。
因此拿家中的錢一起炒股,被父親當場拒絕,甚至還直言,他要是再折騰下去,父子關系都難保了。
盡管在家里碰了壁,但年輕氣盛的他,還是不斷的給父母灌輸,股市掙大錢的道理。等他再次返回深圳的時候,母親偷偷的塞給了他8000元錢,那是父母多年積攢下的積蓄。
望著被卷的有些發(fā)皺的鈔票,林園暗自發(fā)誓一定要闖出個名堂來。估計連他當時都沒想到,后面的發(fā)展,居然如此的離奇。
哪里是掙錢,簡直就是在撿錢
1989年8月,懷揣著8000元錢的林園,再一次回到了深圳。這次他直接將全部的資金,全部梭哈了進去。
回過頭來看,只能說當時趕上了好時候。
要知道89年的國內股票市場,還根本沒有完全的電子化,所謂的交易所也是極為的簡陋。
整個大廳只有中間有塊黑板,上面寫著股票的名稱以及價格。而且根據大家的買賣情況,還在不停的更改、變化。
這一切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和菜市場買賣豬肉、大白菜,根本沒有什么區(qū)別。低買高賣,可能蹲在那里,多倒手幾次,就能賺到不少的錢了。
而且由于林園長時間的蹲守在那里,對于各只股票的情況比較熟悉,他還順帶著做起了“中介”,幫買賣股票的人牽線搭橋,從中收取勞務費。
最令今天很多年輕朋友,想象不到的還是,當時的深圳股票市場有4個網點,但由于委托、交易,沒有實現電腦聯網。直接導致了不同網點之間,同一支股票價格并不完全一樣。
就例如,深發(fā)展這里賣88塊,可能另一個網點的價格就是86塊。
林園果斷的發(fā)現了這個漏洞,他成天騎著車子,網點間不停的來回轉。這里買進那里再賣出,就這么一倒手,錢就來了。
整天跑的跟兔子一樣的林園,在深圳交易所里,那是忙的不亦樂乎。用他后來的話講,那個時候,跟本不懂的選股。就是時間、機會好,哪怕閉著眼進去,也能掙到錢的其實。
在深圳折騰了小一年后,當初的8000元已經變成了12萬??墒谴藭r的林園,已經不在滿足與此,他逐漸的把目標,轉移到了大上海。
本著哪里有錢賺,就去哪里的想法,林園來到了上海。為了交易方便,他專門在上海百樂門酒店,開了一個長期房間。
已經膽子大些了的他,開始嘗試短期持股,等過段時間,高位了在拋售,以謀取更大的受益。
由于當時的股票市場,大環(huán)境實在是太好了,任何股票在當時都屬于稀缺資源,只要買到手,基本上都是上漲、賺錢。
像當時很多瘋狂的人一樣,20多歲的林園,也第一次短時間內見識到,如此多的投資回報。僅僅3年時間,他就見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1000萬。
如果按照正常故事線來說,他應該會兩眼血紅的將掙來的錢,再次投入股市,然后經歷93-94年的大熊市,體驗冰火兩重天。
可是傳奇就傳奇在,他居然在股市最癲狂的時候,抽身了出來。
踩準“風口”,民間股神
三年掙到1000萬,那可是90年代初的1000萬。等他再次回家,將一提包的百元大鈔,倒在父母面前時,父親的世界觀都有些坍塌了。
一下子,股市能掙大錢的消息,在他的親朋之間傳開了。不論熟不熟的人,全都想法子湊過來詢問、取經,然后一個猛子扎進了股市里。
就在所有人都為股市癲狂的時間點上,林園一反常態(tài)的選擇了,從股市里抽身出來。帶著賺來的千萬資金,轉而去往了西安,做了兩年的房地產。
這份騷操作,在當時所有人看來都是不解。可是不久后到來的大熊市,讓所有人都被澆了一盆冷水。無數人將之前賺的錢。全部吐了回去,甚至一下子連翻本的機會都沒有了。
這次大洗牌后,無數人對股市產生了畏懼心理。不少人吐血清倉,然后黯然離場??墒橇钊藳]想到的是,94年下半年,股市最低點的時候,林園又重新殺了回來。
由于抄底抄到了最低點,等大盤上揚的時候,林園每天的受益,都是一個驚人數字。同時在見識過股市熊市后,林園也開始真正思考,自己的炒股策略。
他認為,高手賺錢和熊市、牛市的關系不大。后來他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
“就算是在熊市,我林園也能掙到錢。”
不過仔細研究,他幾十年的股市操作,還是發(fā)現他前期,之所以能民間股市“封神”,確實和每次精準避開熊市脫不了關系。
但他卻始終不曾承認,而是將自己的成功,歸結于資產配置的合理性。
雖然這話有一些抬高自己的成分在,但他當初的持有配置,確實很有意思。他不喜歡跟風似的追求大熱股,反而是依照自己的一套邏輯,開始選擇長期持股。
“好公司應當是,一部能大把大把賺錢的機器。不看重公司宣傳的多么熱血,員工多么勤勞、拼搏。反而對那些接待起來,豪闊的企業(yè)情有獨鐘,用他的話講,只有這種大手大腳的公司,才有足夠的利潤用來揮霍,不在乎那三瓜倆棗?!?/p>
靠著這個理念,他果斷長期持股了,貴州茅臺、五糧液、云南白藥、招商銀行、銅都銅業(yè)等等。
也不知是理念確實有道理,還是他踩準了風口。反正到2006年的時候,他持有的股票價值,已經達到了20億市值。
從當初的8000元入市,到06年的20億身家,他幾乎成為了民間股民們,最追捧的對象。無數的人在他后面選擇了跟風、下注。
面對著前呼后擁,他也越來越口出狂言,曾經就冒出了,馬云沒我有錢的言論。當然這話的可信程度,我們很難考證了。
但要是說在90年代和2000年初的時候,馬云確實在林園面前是個“弟弟”。畢竟90年代末,林園就有過億身家,而馬云還窩在小屋子里,到處拉投資,苦苦創(chuàng)業(yè)呢。
可是,林園真的和“股神”巴菲特一樣,得到所有人的認可了么?
顯然不是,很多不同的聲音,也在指責林園其實被神話了,他的本事并沒有網上傳言的那么大。
爭議不斷,評說不休
林園作為“民間股神”,被人爭議、詬病最的點就在于,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他幾乎用滿倉迎接了當年的暴跌。他旗下的信托,幾乎虧損到了腰斬。
之前多次驚險躲過熊市的他,在這一輪危機中,徹底跌了個大跟頭。
另外,有人專門計算過,林園在最近10多年的股市投資回報,發(fā)現年平均增長率,并沒有網傳的那樣恐怖。一切都還在合理的范圍內。
而且在中國的信托界,各種神話,各種夸張操作手的案例,也并不罕見。很多相信林園,并將真金白銀交付給,林園打理的的用戶,用現身說法的方式證明了,他并不是“神”。
不過,也許他不能做到點石成金,但在他身上的爭議,卻是一直沒有停歇過。
2020年6月,茅臺公司召開股東大會的時候,林園作為大股東,當場直接炮轟經銷商,一時間炒得沸沸揚揚。
“我持有茅臺2%的股票,它上市的第二年我就買了,這么多年來,我一股沒賣??涩F在我卻要像乞丐一樣,去求著茅臺經銷商買酒?!?/p>
一時間,茅臺經銷商把控價格的話題,被直接沖上了熱搜,而林園也再一次被大眾所熟知。
當然這并不是林園第一次站上風口浪尖,此前他就公開表示過,身邊的保姆、司機,跟隨他的指點,全部都有了過億身家。
當然真真假假,很多信息也難以求證,但有一點可以確認,林園確實是白手起家,在中國股市中實現了,真正的財富自由。
后記
姑且不論,網傳的1500億身家是真是假,但林園十億以上的身家,應該毫無問題。
到了他們這個地步,錢真的只是個數字符號。他們已經化身資本,參與各種洗牌、博弈。但如今的股市,可沒有當初的好時代了。
還是那句話,入市需謹慎。林園只能說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只能看完感慨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