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5月以來一則樓市大笑話是昆山有兩個樓盤因為降價被罰。這兩天又出了一則熱搜,說的是惠州有樓盤打折創(chuàng)紀錄,備案價1.47萬,開發(fā)商賣7000,打4.8折賣房。倘若
換成昆山的做法,惠州這家開發(fā)商膽大包天竟敢直接腰斬價,這簡直是“大逆不道”得馬上通報,從快從嚴從重狠狠處罰。
但事實上惠州住建局并沒有像昆山那么干,而是表示房企降價屬于市場行為,規(guī)定是不高于備案價,并沒有去限制開發(fā)商降價回款,這才是職能部門應(yīng)有的擔(dān)當(dāng)。
惠州這個海倫堡臻悅府位于大亞灣的西頭,相比于前兩年因房價腰斬聞名的碧桂園十里銀灘,這里好歹屬于臨深較近的地方,離惠州市區(qū)也會近一點。更加難能可貴的是,當(dāng)?shù)夭粌H允許開發(fā)商自主降價,還主動將這個樓盤的備案價下調(diào)到9000。
這些年來無論房價跌得多慘,很多城市的房管部門還抱著“房價永遠漲”的幻想,我們一般只見備案價上漲,極少看見主動降低備案價,漲幅能小一些就算不錯了。譬如福建各地,備案價也往往被稱為“限價”。雖說名字這么叫,但現(xiàn)實中對房價有沒有限制作用,還是適得其反?這就要看具體定的是高價還是低價。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泉州,在平抑房價方面泉州可謂做了“半截模范”。在2020年上半年以前,泉州市中心限價最高也不超過2萬;江南限價八九千,再貴也就1萬;東海1.2-1.3萬;郊區(qū)板塊里賣最貴的城東頂多就到1.5-1.6萬,也有綠創(chuàng)山語城這種一平方只賣七八千的樓盤。
房子便宜實惠,每逢開盤千人搖號(不管買來住還是買來炒),這就叫“真限價”,真心實意想要減輕老百姓的購房負擔(dān)。至于后來其他城市房價大跌,泉州新盤“限價”反而大幅上漲,甚至有些恨不得直接翻倍,這時候不叫“限價”叫笑話。
福州廈門的備案價則一向很高,與其說是“限價”,不如說是“保價”,保房價更是保地價。盡管土拍公告上都寫著要限制商品房銷售價格,可是限的這個價往往高得離譜。這是要給開發(fā)商們看看:雖然地價很高,但你們可以拿比地價高得多的備案價去割韭菜,至于能不能騙到傻瓜接盤俠,那就看你們自己的造化。
好在后來福州全面推行安商房土拍模式,大幅降低地價,安商盤的備案價也相對較低,漲幅還算控制了一下。而廈門則是鐵心保地價,縱然那些在廈門高價拿地的民營房企都沒什么好下場,它們“爆雷”以后還有大把本市國企兜底。
時至今日,廈門的備案價降不降已無所謂,反正當(dāng)?shù)貛状髧笞约耗玫刈约洪_發(fā)。加之近兩年廈門蓋起來的新盤實際上都是安置房,定價再高反正也是發(fā)錢(或房票)給拆遷戶買單,就看這種“借債拆遷”模式能夠維持到哪年。
不過話說回來,在福州地價明顯下降的情況下,此時降低備案價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要么像安商房一樣設(shè)定較低的備案價,給純商品房項目限定一個合理微薄的利潤率;要么這些低價地就交給本市國企開發(fā)自己賣房,不要拿去便宜外地開發(fā)商。
就比如今年福州市區(qū)首場土拍唯一賣出去的這塊五四北純商宅地,1.3萬的樓面地價實在太低。開發(fā)商一看備案價能拿到2.75萬,紙面上很有錢賺,于是派出一群馬甲來爭搶。
回想2017年,這塊地邊上的融信瀾天與中庚香山新時代兩盤樓面地價高達2.2-2.3萬,如今地價一平方降了一萬,備案價理應(yīng)隨之下降。其實參照馬路對面的榕發(fā)夏荷郡和新榕金嵐秀山,給個2萬出頭的備案價也就是了。
所以明年到了要開售的時候,福州的職能部門需要仔細思量,限價是“限高”而不“限低”,你們怎能讓開發(fā)商頂格拿嚴重虛高的備案價,怎能遞刀子給外人宰殺自己的鄉(xiāng)親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