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城理財不兌付,大量人維權
關于房企下發(fā)理財產(chǎn)品,向大量員工、購房者、上下游供應商集資的問題,這是現(xiàn)在地產(chǎn)維權的重災區(qū)。但是這些事的處理很艱難,很多人在維權的路上,遭遇了各種挫折。
前幾天,大量買了陽光城理財產(chǎn)品的人,又自發(fā)組織了一次維權,希望自己的問題能夠得到解決。去的人很多,但還不是全部的人,如下圖:
不過,此次現(xiàn)場跑了一次,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只是公司愿意出來跟大家繼續(xù)溝通,想辦法再繼續(xù)推進一下。類似的場景,這些購買理財?shù)娜耍呀?jīng)經(jīng)歷了不止一次了,結果還是繼續(xù)等待。
陽光城理財產(chǎn)品的購買人,金額還都不少,粗略看了一下,金額百萬以上的人員都很多。根據(jù)離職的前員工透露,這些年陽光城多年累積的理財總金額有200億元,現(xiàn)在剩余還有50億元左右。陽光城一直在跟大家談實物抵債,比如車位、商鋪、住宅,但是部分價格虛高嚴重,比實際市場價上浮約20%,金額不足以抵償還得補房款。除了實物抵債,還有疑似陽光城的關聯(lián)公司,5.5折引誘收購大家手里的理財,很多人并不買賬。
這件事,雖然有業(yè)主、員工、供應商,還有其他大量不特定的投資者在起訴,但目前還是民事案件。其實結合雪松控股非法吸收存款的事件來講,類似陽光城的這種理財行為,是有非法吸收存款的嫌疑的。目前很少有房企被類似定義處置,這并不代表這事兒不會被處理,遲早會有房企步雪松控股的后塵。
如果房企的理財,被定義為非法集資,這件事的處理力度和結果可能就大不一樣了。去年開始,陽光城的理財產(chǎn)品逾期不兌付問題,被一部分投資者告上了法庭。這次維權,有一部分人也選擇了去有關部門,直接刑事報案。如果不采取更加嚴厲的手段,這些房企理財?shù)臓€賬,估計很難得到解決,僅僅是民事責任的話,擺爛就可以了。較真追究法律責任,甚至是刑法上的責任,才能讓這些逃避債務的房企,開始直面問題。
目前,陽光城已經(jīng)開始走退市的流程了,公司的基本面越來越差,償債的能力也越來越弱。這些投資者面對的是一個更加絕望的前景,可能以后就真的拿不到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