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家知名智庫表示,在各國轉向清潔能源期間,全球仍需要7萬億美元(約合51萬億元人民幣)確保過程中有足夠的天然氣供應,這一數(shù)字約為蘋果公司市值的2.5倍。
近年來,國際能源署(IEA)多次強調,為了推進清潔能源進程,必須立即停止對新的化石燃料供應項目的投資。這一倡議一度很受歡迎,但在地緣局勢逐年升級的情況下,對能源供應與日俱增的擔憂漸漸占據(jù)了上風。
上月,沙特阿美首席執(zhí)行官艾敏·納賽爾(Amin Nasser)表示,當前能源轉型的敘述是基于“不切實際”的假設和情景,重要的是要繼續(xù)投資石油和天然氣,以確保全球能源安全。

從化石燃料到可再生能源的轉變確實不會很快實現(xiàn),相比起煤炭和石油,碳密度較低的天然氣則成為了最理想的過渡燃料。對此,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IEEJ)在報告寫到,為確保平穩(wěn)過渡,各國總共需要花費7萬億美元。
7萬億美元約等于科技巨頭蘋果公司市值(2.7萬億美元)的2.5倍,或歐元區(qū)2022年全年GDP(14萬億美元)的一半。IEEJ表示,這筆資金的主要用途包括建設新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工廠、升級設施、開發(fā)新氣田等。
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成立于1966年,主要從全球角度探索日本和亞洲的能源經濟問題并提出政策建議方案。IEEJ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全球智庫報告2020》能源類智庫榜單中位列第二,僅次于牛津能源研究所(OIES)。
